灸法种类、艾灸法的作用及注意事项
来源:http://www.hlthexpo.com | 作者:advertising-100 | 发布时间: 2021-11-09 | 50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由北京世博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,简称世博威·健博会,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地巡展,设有营养健康展区、保健食品展区、中医药展区、家庭医疗用品展区、智慧医疗展区、养老康复展区、健康睡眠展区、地方展团健康展区等。

为帮助大家掌握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相关内容,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整理的“灸法种类、艾灸法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”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提供帮助。

灸法种类繁多,根据灸法所用的材料,可将常用的灸法分为艾灸法和其他灸法。艾灸法主要以艾绒为材料,包括艾炷灸、艾条灸、温针灸、温灸器灸;其他灸法则使用艾绒以外的其他材料,常用的包括灯火灸、天灸(如白芥子灸、蒜泥灸、斑蝥灸等)。本文重点学习一下灸法中的艾炷灸。

艾炷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炷后,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。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。

(一)直接灸

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,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。又称明灸、着肤灸、着肉灸。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,愈后留有瘢痕者,称为瘢痕灸;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,不留瘢痕者,称为无瘢痕灸。

瘢痕灸:又名化脓灸。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,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,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,用火点燃艾炷施灸。每壮艾炷必须燃尽,除去灰烬后,方可继续易炷再灸,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。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,可产生剧痛,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,借以缓解疼痛。在正常情况下,灸后1周左右,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,5~6周左右,灸疮自行痊愈,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痕。因此,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,方可使用本法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、肺痨、瘰疬等慢性顽疾。

无瘢痕灸:又名非化脓灸。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,以使艾炷便于黏附,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,当艾炷燃剩2/5至1/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,即可易炷再灸,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。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。一般虚寒性疾患,均可采用此法。

(二)间接灸

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,进行施灸的方法,又称隔物灸。常用的有如下几种:

隔姜灸: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~3mm,厚约0.2~0.3mm的薄片,中间以针刺数孔,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,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。当艾炷燃尽,再易炷施灸。灸完所规定的壮数,一般6~9壮,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。本法有温胃止呕、散寒止痛的作用,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、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病证。

隔蒜灸:用鲜大蒜头,切成厚约0.2~0.3mm的薄片,中间以针刺数孔(捣蒜如泥亦可),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,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,点燃施灸。待艾炷燃尽,易炷再灸,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,一般5~7壮。本法有清热解毒、杀虫等作用,多用于治疗痹病、肺痨及肿疡初起等病证。

隔盐灸:用干燥的食盐(以青盐为佳)填敷于脐部,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,上置大艾炷施灸,一般灸5~9壮。本法有回阳、救逆、固脱的作用,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、中风脱证等病证。治疗时须连续施灸,不拘壮数,以脉起、肢温、证候改善为度。

隔附子饼灸:将附子研成粉末,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,厚约0.8cm的附子饼,中间以针刺数孔,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,上面再放艾炷施灸,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。本法有温补肾阳等作用,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、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病证。





相关服务
联系我们
北京世博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
李经理:18917221892(同微信)
邮箱:2953120809@qq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69号